查看原文
其他

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016-07-04 战略与政策论坛

2016年6月25日上午,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莅临论坛并致辞。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近十年来,我国循环经济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稳定扩大就业、促进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仍然比较粗放,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2.9%,却消耗了全球21.5%的能源、49.5%的钢、49%的铜、60%的水泥,高消耗带来严重环境污染,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和碳排放量均已居世界第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京唐钢铁厂为例,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可循环钢铁厂,使钢铁厂从单一的钢铁生产者和污染大户转变为循环经济的大平台,具备三大功能:即优质洁净钢生产平台、高效能源转化过程、各种固体废物和粉尘近零排放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基地。综合能耗已降到618kgce/t,通过干法除尘,封闭回收焦炉、高炉、转炉等高温含能废气用于发电,使一座年产近千万吨的钢厂自发电率达到94.1%;利用发电余热,采用MED(即低温多效)工艺——使用低品质热源(65-72℃、0.35ata的发电乏蒸汽)进行海水淡化,造水比高,每吨蒸汽可生产9.8吨淡水——日产淡水100万吨,年节约地表水资源2400万吨,年产工业盐7200吨;与此同时,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含铁固废利用率为91.7%、非铁粉尘利用率为100%、炉渣的利用率为100%。

再如苏州工业园,2013年实施循环化改造后,相比201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9.4%;能源产出率提高了16.8%;土地产出率提高了4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5%。对于传统产业来讲,实施循环化改造,有效降低了能耗物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同时,在创新驱动下,资源循环利用还催生了新兴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十年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2015年末产值达2万亿元,解决就业近3000万人。

目前,我国一方面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如原油、铁矿石、铜等分别高达56.4%、66.5%和71%,资源安全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围城”,在“城市矿山”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废旧线路板为例,每吨线路板和每吨手机分别含大约200克和300克黄金,而自然金矿的平均品位只有5克/吨,废线路版的“含金量”是金矿石的40至60倍。目前全球每年废旧电脑提炼黄金的总量已经超过从矿石开采中提炼的黄金。高效、清洁地开发“城市矿山”就离不开科技和体制创新。

2000年以来,日本资源利用率提高了70%,产品回收率提高了50%,废物最终处置量降低了59%。德国钢铁行业95%的矿渣被利用,建筑废物回收率达到90%,包装纸、废旧玻璃回收率达到80%,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超过80%,仅垃圾再利用每年就可创造价值420亿欧元。去年,欧盟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一揽子方案,计划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65%、包装物回收率达到75%,垃圾最终处置率降低到10%。据预测,在全欧洲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可节约成本1.8万亿欧元,增加6.5%的GDP和近百万就业岗位。

必须看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总体资源利用率低,核心装备依赖进口、再生产品处于国际资源大循环的低端。2013年习总书记到格林美视察时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要再接再厉” 。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我们要借力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李克强总理指出,“科学技术无止境,是一座持续攀升的通天塔,会引领世界发展进步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将促进循环经济做大做强,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